名言看网 > 经验 > 生活经验 > 秋分是2023年几月几日

秋分是2023年几月几日

更新时间:2023-10-02 09:51:02

Ⅰ:2023年秋分是几点几分几秒 2023秋分是哪一天什么时间

  导语:和我们不一样,在过去,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对气候的反应,也用于农业生产。另外,进入节气的时间每年都不一样。因此,一般来说,老一辈的人会精确地知道每个节气的时间。那么,你知道2023年秋分是什么时候吗?我们来看看2023年秋分的日期和时间。

  2023年秋分为公历2023年9月23日14时39分,农历贵茂年8月9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80度。该节日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举行。

  秋分节气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第一,昼夜时间相等。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接撞击地球赤道。因此,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在白天和黑夜之间平均分配,每一天12小时。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附近,北极也即将迎来一年六个月的漫漫长夜和不朽星空。

  第二,气候正在由热变冷。按照中国古代立春、长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季节划分方法,秋分落在秋季90天以内,平分秋色。

  秋分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在秋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天。来自南方的冷空气遇到逐渐衰减的暖湿气流,导致降水和气温一再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是“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了,但秋分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这时,北方和南方的耕作方式是不同的。

  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天。随着北半球天气转凉,鹅、燕子、杜鹃等。开始从逐渐寒冷的北方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立秋”是立秋,“初霜”是秋末,“秋分”只是立秋到初霜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相继进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

  秋分的习俗

  牺牲月亮

  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日暮月”的习俗。晚上,也就是拜月神。立一个大香案,摆着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月下“月神”碑朝月方向摆放,红烛高燃。全家人轮流拜月祈福。在古代,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祭拜月神的习俗。

  吃秋菜。

  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其实秋菜是野苋菜,当地人叫它“秋蒿”。是紫绿色的,和鱼片一起煮的汤叫“秋汤”,味道很鲜美。民间有句话,“秋汤补脏,洗肝洗肠。家庭,老少皆宜,安全健康。”

  苋菜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吃秋菜也是中医养秋的养生理念。

  送秋牛。

  送秋牛其实就是送秋牛。所谓“秋牛图”,就是印在红或黄纸上的农历新年节气和农民耕田的画面,预示着丰收。送秋牛图的人是民间说唱歌手,也叫“秋官”,俗称“谈秋”。字虽然随便出来,但句句押韵优美,类似于过节在家弹琴说唱福禄寿发财。当主人高兴时,他会给一个红包。

Ⅱ:今年秋分是几时几分几秒 2023年秋分具体时间

  2023年秋分时间:2023年9月23日14点49分46秒,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

  

秋分节气代表着什么

  秋分节气代表秋季中间,这天昼夜等长。

  

秋分节气含义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Ⅲ:秋分是什么意思呢 秋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秋分是什么意思呢 秋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意思一:昼夜等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意思二: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意思三:表示秋季中间。因为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天。

  据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三候含义:

  一候: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

  《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