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看网 > 名言 > 名人 > 科教 > 李广田

李广田

更新时间:2024-03-29 05:16:19

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云南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2年),云南大学校长(1957-1959年)。1959年在党内反右倾斗争中,他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并由校长降为副校长。山东邹平县小杨家村人。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致死。

李广田1

人物简介:

山东邹平县小杨家村人。他出生于王姓的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过继给舅父,改姓李。1923年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后,开始接触五四以来新思潮、新文学。1929年入北大外语系预科,先后在《华北日报》副刊和《现代》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并结识本系同学卞之琳和哲学系的何其劳。后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被人称为“汉园三诗人”。

1935年北大毕业,回济南教书,继续写了不少散文,结集为《画廊集》、《银狐集》。1941年秋至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除散文外,还写了长篇小说《引力》。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文协理事。1951年任清华副教务长。1952年调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历任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他是中国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先后结集的还有《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 1968年11月,被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个人生平:

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做些农活。1923年,到济南进山东第一师范学校,与朋友组织书报介绍社,曾因介绍中国进步文学与苏俄作品被捕入狱。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在《未名》半月刊终刊号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狱前》。1931年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攻读英、日、法文,1935年北大毕业后,到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先后发表散文《画廊集》、《银狐集》等。1936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抗日战争之前,创作了3本散文集:《画廊集》(1936)、《银狐集》(1936)﹑《雀蓑记》(1939)。这些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倍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流亡于西南各地,辗转河南、湖北,到达四川,以流亡生活为题材写了《西行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大学任教﹐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回声》《欢喜图》《灌木集》及《诗的艺术》 等著作并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爱国民主运动。随著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他创作的《圈外》(1942)、《回声》(1943)、《日边随笔》(1948)等散文集,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这些变化﹐在杂文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946年7月,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此后到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广田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事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负责编选《闻一多选集》《朱自清文集》,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引力》、散文集《日边随笔》、文学短论《文学枝叶》《文学书简》等。

195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并兼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与此同时,他仍然从事散文写作,文字技巧和思想内容较前更趋洗练和成熟,常于诗情画意的描写中,透示出富于哲理的意趣。1956年,被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代表,列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62年甄别平反。发表的《花潮》﹑《山色》等篇﹐曾有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傣族传说《一滴蜜》、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出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0月平反。

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李广田文集》。

李广田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过散文选《灌木集》(19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过《散文三十篇》(1956)等。另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金罈子》(1946)﹐长篇小说《引力》(1947)﹐和文学论著《诗的艺术》(1944)﹑《文学枝叶》(1948)﹑《文艺书简》(1949)﹑《论文学教育》等多种。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广田文集》﹐是他的创作和论著比较完整的集子。

写作经历:

李广田先后出版过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见于报刊的不少篇什,计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融会了“诗的圆满”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教师中有杨晦,同学中有臧克家、邓广铭。

1929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先读预科二年,后读本科四年,攻读巩,还跟周作人学习日文、自修法文。

1935年秋北大毕业后,他到济南,在一所中学任教。

从李广田最早发表作品的1930年初开始,到离山东开始流亡的1937年底止,可以算他创作的前期。这个时期,散文结集:《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雀蓑记》虽是1939年出版的,但其中各篇却都是1937年6月以前写作的)。诗结集一本:《汉园集.行云集》,还有一些散见于集外的篇什。

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乡的生活。

总观李广田的前期散文,人题材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乡土文学”。李广田前期作品丰富了“乡土文学”园地。在艺术格调上,李广田的悲剧氛围,人物的悲剧命运,又给李广田前期创作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1934年,他把自己的诗结集为《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合为《汉园集》,交商务印书馆,作为郑振铎编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于1936年出版。

在“汉园三诗人”中,卞之琳的诗淡泊,何其芳的诗绚丽,而李广田的诗则相对地浑厚些。也许因为李广田不刻意求工,更多注意真情流露的缘故。

1941年春,李广田由卞之琳介绍,转至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为时五年之久。这期间,他在中文系教文学概论。他与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等过从甚密,并同为联大学生中影响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冬青社”的导师。他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和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1946年夏秋间,西南联大复员北上,他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

1947年秋,应朱自清邀请,转往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他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着手选编《朱自清选集》和《闻一多选集》。同年,即北平解放前夕,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文协(作协前身〕理事。

从1937年全面抗战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是李广田创作的中期。他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计有散文集三本:《圈外》(再版时改名《西行记》)、《回声》和《日边随笔》(此外还有《灌木集》)。短篇小说两本:《欢喜团》和《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论文集六本:《诗的艺术》、《文学枝叶》、《创作论》、《文艺书简》、《论文学教育》和《文学论》(出版于1982年11月,完成于1946年5月)。

中期散文,比较前期,题材更加多样,思想更富战斗性,个人伤感或身边琐事几乎绝迹,社会的时代的印记处处可寻;朴实、自然、真挚、亲切的基本格调未变,但文风却趋于明朗、犀利了。

李广田的散文注重题材、人物的典型性,有时和短篇小说不大容易区别开来。

新中国诞生后,李广田继续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北京调到昆明,在云南大学任副校、校长,一直到1968年去世。这十九年,即李广田的创作后期,恰好与前、中期时间和相等,但论创作数量却远不能相比。这十九年只创作了薄薄的一本诗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见于报刊的散文等。于1957、1958年中,受到当时形势的触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二十多首诗,编成《春城集》出版。这些诗,歌颂了平凡的趔,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现了诗人一贯的朴实、浑厚、真挚、亲切的风格。

《春城集》与《行云集》相比,后来未能居上。思想前进上,艺术上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跃进来,这种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仅李广田一个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总结。

1962年里,李广田又以高昂的情绪,创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几篇散文《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龄人》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是当之无愧的。

“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决抗拒江青反革命集团煽迫害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他绝没有屈服。

1968年11月2日夜里,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莲花池内,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几小时,死而不倒!

主要作品:

《汉园集》(诗集)与何其芳、卞之琳合集,1936,商务

《画廊集》(散文集)1936,商务

《银狐集》(散文集)1936,文生

《雀蓑集》(散文集)1939,文生

《圈外》(散文集)1942,重庆国民图书

《回声》(散文集)1943,桂林春潮社

《欢喜团》(短篇小说集)1943,桂林工作社

《诗的艺术》(诗论)1943,开明

《灌木集》(散文选集)1944,开明

《金坛子》(短篇小说集)1946,文生

《引力》(长篇小说)1947,晨光

《日边随笔》(散文集)1948,文生

《创作论》(论文)1948,开明

《文艺书简》1949,开明

《西行记》(散文集)1949,文化工作社

《散文三十篇》1956,作家

《春城集》(诗集)1958,作家

《李广田散文选》1980,云南人民

《李广田作品选》1981,外文

《李广田散文选集》1982,百花

《李广田诗选》1982,云南人民

《李广田文集》(1一5卷)1983-1986,山东文艺

《李广田代表作》1987,黄河

《阿诗玛》(长诗)据傣族民间故事整理,1960,人文

主政云南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李广田先生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地处边疆而又条件艰苦的云南大学担任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当时云南大学校长由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军兼任)。这是他与昆明阔别5年后,重新踏上边疆这块热土。从此,在他生命的最后16个春秋里,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他以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治校办学,竭尽全部心血,直至含冤去世。

“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1962年3月,春城昆明圆通山海棠花、樱花绽放,春花浪漫,春光满目。著名诗人、文学家,前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曾以《花潮》韵笔,欣颂清平盛世,抒发喜悦心扉。李广田于1952在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初期,自清华大学调任云南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校长当时由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即副省长)周保中兼任。虽然繁杂的行政事务占去了李广田的多数时间、精力,但他仍狠抓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全校广大知识分子和同事,以忠于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热情去领导学校的思想改造运动及教学改革,出色地完成了思改后期的院系调整工作。李广田曾这样说:“我对于教育工作、文学工作是不厌倦的,我愿意终生献身于此。”

(一)屯田积沃 厉兵秣马 “下乔木而居幽谷”么?

自1952年—1968年这16年的日子里,李广田再也没有离开过云南大学。40年代就有人说过,“云大是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李广田到云大来,却不是为了安身立命,他为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文明、为文化精神的积淀及人类心智的探索而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他首先抓师资队伍建设,指定有学问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亲自“带徒弟”,给青年教师补专业基础知识,补外语和古汉语,送青年教师到校外进修,并亲自主持“殿试”检查对他们的培养效果。他曾忍辱负重护学生,虽自己被错戴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仍然为帮助毕业分配后长期未能学用对口的学生而甘冒帽子“升格”风险,毅然给省委书记写信,同时转去几位学生写回学校倾诉委屈遭遇的来信,建议省委把他们调回重新分配工作;他曾为严格学生录取标准亲自把关,褒扬尊师美德,擎树良好学习风尚,对庸碌度日者横眉,褒奖学有创造的莘莘学子。……为抵制谬批“白专”、误反“法权”、错唱“对台戏”、诡吹“火烧中游”等不适的活动,李广田不避风险,因而被错误地免除校长职务,下放食堂劳动,甚至挂黑牌游校园示众等。他为提高工作效率而筛选干部,为提高师资素质和学术水平而选贤任能,乃至破格或不拘一格拔萃菁华擢才俊,他都精细过滤,事必躬亲。还有检查体育课教学的新鲜事例,他必亲自深入运动场馆,首先检核教学大纲、教案等文字资料,要求教师当众做示范动作,讲解要领,甚至要求教师诠释并完成全部运动过程。 10余年的艰辛务实、以身作则,李广田的举动深深唤起了一辈学人的良知、胆识和勇气,去执著追求进取,远离盲从愚昧。云大人胸怀东陆大学“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校训,秉承熊庆来云南大学校歌创新求真的办学思想(其歌曰:“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卓哉吾校,与其同高深,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以作我民,文明允臻。”),在教学、科研中知行并举、不断奋进。

(二)克勤务实 营造名苑

李广田是新中国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其文采经纶锦织,但他亦深知研究和发展自然科学对富民强国之重要,他非常重视理、工、医、农各科的建设和发展。他坚信数理学科乃自然科学之基石和支柱,基石不坚,高楼何起?他曾心志若一,着力培养数理人才,上世纪50年代,他首开云南大学破格拔萃之风,袁基富、李作新、王文亮、李炽、李永材、李德修等六位青年教师被提前晋升讲师,他们均原出于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诸系。李广田积极支持物理系自行研究制造物理试验仪器,拨资成立金工车间并为之配备技术人员。 云大自造高精仪器成功,在全国院校引起巨大反响;1953年暑期,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副部长黄松龄亲率全国10大名校(含北大、清华、南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诸校)校长、书记,莅临云大会泽院召开现场学习观摩大会。上百套囊括力、热、声、光、电、电子、无线电、核物理等方面的崭新仪器陈列于会泽院一楼西头的两大间物理系实验室(即当今会泽院一楼西头之第一、第二会议室)内,供贵宾们尽兴参观。各大兄弟院校的贵宾们千里迢迢送来千重嘉许、万般勉励,鼓舞我校师职生员戒骄戒躁、百尺竿头、辉丰再创。杨秀峰部长在讲话中宣布:“高教部决定,由西南高教局即时拨款为云南大学建盖一座教学实验综合大楼以示表彰。”(该综合大楼即为现今之数理馆,于1954年动工兴建并建成。)

上世纪60年代,曾有前苏联一个专家考察组来昆考察,他们对云大数理馆特别赞扬说:“在中国边远的云南见到这么美丽新颖的建筑,这是我们所没有意料到的。从这幢建筑可以想象设计师的水平,这样的建筑在现在的苏联还不过时,即使过三、四十年也不会过时。”

不宁唯是,也就在1953年,高教部曾直接组织了面对全国高校物理系,事先不予通知的突击性四门重头基础理论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统一期末考试。统试结果见分晓时,云南大学物理系成绩优异,居前三名(即两门第一、一门第二、一门第三)。于是,双喜临门:首启研造仪器创举、锦添统试成绩拔萃,云大物理系顿时“蜚声遐迩”、全国出名,以后连续塑菁华之辈出,数十年而不衰。

李广田身居云大,更熟悉云南的自然环境与天然资源状况,号称“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云南,独特的天时、地利,为设立相应的学科专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裕条件。他积极帮助生物系对原有办学及研究的深厚底蕴予以总结提高、扩幅提炼;在李广田的持续“追踪”关注下,经过生物系师生们的不懈努力,紧随物理系在全国声名鹊起之后,数理馆理科又一系———生物系被拔居云南大学踞全国的第二个名系。正是

广田运筹 珠联璧合 璟阁名卉 溢馨万里

(三)谐美天然宝库 导建时代专业

1956年,全国学习前苏联之风蔚然兴起,李广田接任云南大学校长后,继续选择物理系筹建云大第一个学科专业,即金属物理专业(时称金属物理专门化)。老一辈学人,学识造诣高实的教学“台柱”杨桂宫先生(杨时为物理系主任,后为云大副校长)、顾建中先生,以及胡维菁先生等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第一个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骨干。

李广田高瞻远瞩,“金属物理专业”在云大的设置,率先享用了云南的矿藏资源条件,名副其实地谐和了三迤人民和全国人民对云南“金属王国”誉称所寄予的开发愿望;李广田主校、办校的16年中,云大金属物理专业向全省、全国输送了许许多多的金属冶金、设计、金属材料质检、应用,贵金属及其合金的提纯、合成(合金化),单晶的制备、晶体缺陷、乃至超微结构材料,真空冶金、提纯、溅射喷镀、低温超导、高温金相、纳米技术、激光全息、激波、热处理、核辐照、超声波、电磁辐射、微波和射线(涵CT、PET和中子射线、核磁共振等)的非破坏检测,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综合人才。

作为一校之长,李广田称得上是一位难得的优秀“管家婆婆”,云大理科学生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好了专业知识,打好了数理基础,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党组书记兼常务所长、原国立云南大学航空系教授、校五联会主席郭佩珊先生是这样说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每年都向云南大学要求分配一批理科毕业生,不论是物理系、数学系或是化学系的毕业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基础扎实、工作勤奋、作风诚朴、好求上进。”因此不用几年,他们的业务便上去了,成为所里各个研究室的业务骨干。

(四)厚用馆藏书 承传大学精神

云南大学图书馆是国内大学藏书较多的图书馆之一,历来馆内外文书籍和期刊杂志名类丰厚,英、俄、德、日、法语、阿拉伯语、拉丁语等语种文籍丰富,泰文、朝鲜文、越南文等亦不鲜见。李广田鼓励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外文期刊,他强调说:“大学必须大搞科学研究,外国人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对我们搞科研有启迪作用,不可不读。外语是阅读的工具,必须充分掌握。”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大学二年级起,上课的理科教师多数都用英语讲授,做作业也基本上用英语,也有使用第二外国语的情况,如法文或德文。50年代后期,在向前苏联学习的日子里,李广田积极动员老师们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俄文,并亲自组织俄文速成班,调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突击俄文训练,规定4周内学成,然后经考试(当堂笔译理科俄文丛书若干页,合数千字),合格发给证书(笔者后来做科研阅读俄文期刊并翻译出版了俄文译著,全得益于广田校长主持的“俄文速成班”之突击学习)。

1955年,云南大学的自然科学杂志《云大科研简讯》出刊,这应算是建国后云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的前身,李广田聘请时任理学院院长、负责科学研究的副教务长张其濬教授为杂志主编,定为双月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的科研成果。论文一经刊登,稿酬是比较高的;张其濬按李广田的解释说:“这既有鼓励大家搞科研的作用,亦有奖励的性质。”

当云大人走过云大数理馆门前时,定然会看到爱因斯坦所说的话:“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李广田是具有这一最高品质的人。